分手派对电影简介
交往十多年的女导演与男演员协议分手,决定办一场仲夏派对,挥别旧关系,喜迎新生活。在那之前,同居生活的节奏照旧,只是缓慢地练习拆伙,各自找房子,物品分你我,还得为分手派对自圆其说,张罗场地和乐手。两人合作的新片此时也定剪在即,剪接时间轴上,恋人漫步马德里街头,快进倒退,转场跳接,图像素材与现实生活无缝交错,框里画外的故事是否都终将起承转合,迈向线性的尽头?
分手派对获奖记录
- 第77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 欧洲电影奖霍纳斯·特鲁埃瓦
- 第77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提名)霍纳斯·特鲁埃瓦
- 第8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单元最受欢迎影片(提名)霍纳斯·特鲁埃瓦
分手派对下载
分手派对评论
戏中戏中戏,但是太多重复还是显得有些冗余和拖沓。
2024/5/7 @Unifrance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文化刻板印象的问题,感觉西语掉书袋就是没有法语掉书袋(《将来的事》)自然……开头以为是《完美的离婚》,后来发现是一部女导演和男演员夫妇组成的元电影,内外层的界限被模糊,甚至他们分合也同步电影的走向。最终我们发现这也是关于一位女性“导演”自己生活和情感的电影。只可惜在巧思之外,似乎并不真正具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
#BFI #LFF 长评-模糊的戏中戏。满喜欢这部作品的,电影以一个分手派对的点子出发感觉整体的风格是杂糅了很多导演的作品,诙谐部分明显来源于好莱坞神经喜剧的风格,两性家庭这个主题则是带有伯格曼式的表达,同时戏中戏的设定的呈现形式则是阿巴斯那种模糊界限的感觉。当然,还有侯麦电影色彩和那种叙事模式的使用。片中出现了大量的其他电影的元素,伯格曼元素的塔罗牌提供未来的转变,特吕弗的墓碑打卡也非常有趣,还有一幕身上行驶的小车也很熟悉,感觉出现在捷克的电影《金发女郎的爱情》中,同时二人裸体背对着镜头的那段戏的角度也跟《金发》中一样,还有《黑彼得》的海报,视觉很多刻意化的视觉呈现感觉是为了提醒观众戏中的设定,那种僵硬的摇镜头,镜像正反打的跳轴,奇怪的正反打角度。其他的中规中矩。配乐整体蛮喜欢
【6】当然是有趣且轻盈的。但我对这个电影喜欢的点反而是片名的“分手派对”在电影中找朋友们聚会那些片段。等到后面揭示戏中戏,元电影的时候就发觉无趣了。它把恋爱拥有变成一场狂欢的告别式进而证明它的热烈,最后却用大量的影迷梗自圆其说它的单纯。文本和结构力度更加精进了,但自由的情感也肯定少了。
#77th Cannes Quinzaine# 8.5/10 复调式的抒写,由此在关键的环节重复,或者说是对于悲伤的排演。情绪永远是暗藏的,渐进在一切的表情与眼神,然后在欢愉间毫无征兆的浮现,破碎。“为什么不吻我?”,然后我们就接吻,做爱。
【4+】特鲁埃瓦突然转向忧伤?数次长时间对谈后,男女主人公也是长时间处于表露情绪的状态,可以称为情感上的真实,意识到这种真实后,忧伤,无可避免的忧伤袭来,因为再也回不去了。
#BIFF 「重复的爱才是真正唯一幸福的爱。就像回忆之爱一样,它没有希望的不安、没有“探索”的使人焦虑的冒险性,另一方面它却也没有回忆的忧伤,它有着“瞬间”的至福的确实性。」 前半段大量重复讲述「分手派对」的观念,即使是有意为之,仍显枯燥。片中片的结构也非完全必要,倒是克尔凯郭尔的这段重复了三遍的名言比较耐看。
故事里的派对发生在9月22日—夏天的最后一天,我在9月23日晚上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还是有一点《八月处子》的影子,仿佛是在马德里季节转换中所延续的故事,电影主线与女主角所拍摄的电影形成一种微妙的呼应,一个想要线性叙事的故事,最后却仿佛变成一个圆满的环形。而这桩事先张扬的派对,到了最后,那句黑屏后的“Viva los novios”似乎是个意犹未尽的注脚,当我们在庆祝分别时,我们到底在庆祝什么?而Fernando Trueba原来真的说了启发了整部电影创作灵感的那句话。
是个寻找爱情新鲜感的故事,只是方式有点偏。娱乐圈内同事&恋人这种关系往往特别黏着,不破不立。
5洞悉了一些生活的真谛并自觉在结构上动工,以重现对生活的知觉,通过重复、循环、排演